找到相关内容1105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何谓‘三智’?

      如本法师答: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是名三智。   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慧,总相就是空相。   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的智慧。   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慧,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224312170.html
  • 柏林禅寺举行上元节吉祥法会

    拜忏 明海大和尚开示 正月十五凌晨斋天   自2月3日始,柏林禅寺举行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吉祥法会,法会为期七天。   法会期间每天上、下午在万佛楼拜药师忏。晚上,明海大和尚在文殊阁为与会大众讲解《佛说业报差别经》。

    佚名

    |上元节|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2/14310035258.html
  • 小乘中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之安立

    此无差别,而其差别就在于,说一切有部主张涅槃是非遮,而经部则主张涅槃是无遮。  然事实上说一切有部说遮法皆是非遮,故于说一切有部中不许有无遮之说。  而经部则是主张遮法中有非遮和无遮二种,此二种遮之名数同大乘所说;经部说非遮和无遮之差别在于,直接遮掉其法时是否还能不能从其法中直接引出,或间接引出,或有机会引出立和遮上,来区分非遮和无遮的差别,如非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尚能引出其法中的遮或立的;而无遮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4559430.html
  • 问: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么无为法呢?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叫有为法,都是虚妄不实,如梦幻泡影。离因缘生灭,无所造作之法,叫无为法。既无所造作,岂还有梦幻泡影之相?《百法明门论》立六种无为法,前五种无为,是按照法性所显差别之相;后一种“真如无为”,是说明法性之体,即是涅盘。六种所立的都是假名。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2477550.html
  • 问:应该如何断除贪欲、执著和妄想?

    通过对无常的体验和认识,可以使我们的贪心、执著越来越少。无常的道理在座的可能都会知道,但我们对无常的体验还存在层次上的差别,因果的问题也是同样,相信一分和相信十分是不同的。所以佛经说,观无常足以得道。我们对无常有了透彻的了解就能证得诸法的实相!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0078117.html
  • 问:佛法不离世间法,在家人该如何断除贪欲、执著和妄想?

    通过对无常的体验和认识,可以使我们的贪心、执著越来越少。无常的道理在座的可能都会知道,但我们对无常的体验还存在层次上的差别,因果的问题也是同样,相信一分和相信十分是不同的。所以佛经说,观无常足以得道。我们对无常有了透彻的了解就能证得诸法的实相!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0378121.html
  • 河北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访问香港慈明佛学园

    2009年12月3日至7日,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应邀到香港慈明佛学园地进行访问,并为40位信众讲解《佛说业报差别经》,此次讲经共分四次,计11个小时。《禅》刊主编明杰法师、柏林禅寺知客利生法师同行。

    佚名

    |佛教新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2/08164695712.html
  • 四种相违断略记

    ★真兴集  问。文云。有人解四相违叙古人释言显·意许为自性·差别云。理恐未然(云云)此文何人破谁耶。答。璧法师破古师也(言古师者。通文轨师慈恩也。)  问。尔此破意何。答。古人判云言陈为自性。意许为差别者。理恐未然(为言)  问。何故如此难耶。答。次文例难云。即申难云。如他用为言显。真他为意许。因名违差别。亦应有性为言显。离实大有是意许。应名差别非自相。此既不然。故彼释非(云云)  问。此难意何...

    真兴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4438136.html
  • 生活中的“贝勃定律”

         有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人右手拿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拿着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重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5毛一份的晚报突然涨了1元钱,那么你会觉得不可思议...

    罗西

    |智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2057475224.html
  • 因明词典

    目录 比量比量相违过遍是宗法性表诠与遮诠倒离法差别相违因法自相相違因合作法离作法俱不成过俱不极成过俱不遣量量论六因01六因02六因03能别不极成过能立不遣能立法不成能立所立三十三过十四过类世间相违四相违因所别不极成过所依不成同类因同品同品定有性相符极成过因因三相因十四过喻真能立真能破真唯识量真现量自性和差别自语相违过宗体宗同品宗异品 [下载]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3638680.html